-
友情链接:
万历四十年(1612年)五月二十一日,礼部向明神宗上奏了一份急报,要求纠正一宗与亲王世子册封相关的旧案。
案件的起因可以追溯至朱鼐钧的继承问题。朱鼐钧是代王朱廷埼的庶次子,当时他并没有嫡子,只有庶长子朱鼎渭和庶次子朱鼎莎。根据《宗藩要例》的传统,“有嫡立嫡,无嫡立长”规定,理应立庶长子朱鼎渭为世子。然而,朱鼐钧曾多次向朝廷上疏,要求立朱鼎渭为世子,但由于朱鼐钧的年纪尚未到达要求的年限,朝廷并未批准。到了万历三十四年(1606年),朱鼐钧再次提出申请时,却将申请的对象变更为庶次子朱鼎莎。时任东阁大学士李廷机负责此事,未仔细审查即批准了这一决定,导致朱鼎莎成为了代世子,反而超过了朱鼎渭。这一做法明显违背了礼制和人伦,礼部发现错误后,立即上奏要求纠正,撤销朱鼎莎的代世子身份,重新确立朱鼎渭为代世子。
那么,作为父亲的朱鼐钧为何会改变立嗣的决定呢?这场纷争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呢?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。
展开剩余78%朱鼐钧是代恭王朱廷埼的庶次子,父母的详细情况并不为人所知。嘉靖三十八年(1559年)十月,他被册封为新宁王。隆庆四年(1570年)四月,朱鼐钧的妃子边氏被册封为新宁王妃。从这两个时间点推算,朱鼐钧应该出生于嘉靖二十八年(1549年)左右。
朱廷埼有四个儿子,分别为庶长子朱鼐铉、庶次子新宁王朱鼐钧、庶三子永庆王朱鼐钰和一个未有记载的幼子。由于幼子是由代王妃陈氏所生,因此在地位上高于三个庶长子,理应继承代王爵位,成为家族的宗主。这意味着,如果没有意外,幼子将成为代王的继承人,掌管整个代藩,而三个庶长子则要受其领导。
然而,长子朱鼐铉对这一安排心有不甘。他认为自己理应继承代王之位,但却因出生不够正统而被排除在外。于是,他心生嫉恨,甚至去信奉陈胜,计划除掉本不该继位的小弟。他请来巫师陈九仓,要求施法除去世子。为了增加效果,陈九仓还利用人心作为压胜之物,进行了一场邪术祷告,祈求世子早死。巧合的是,之后世子果然早逝,且没有留下子嗣,这导致这一血脉直接绝嗣。
随着世子的去世,朱鼐铉终于迎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代王继位机会。事后,陈九仓和为朱鼐铉算命的瞎子孙河也被处理掉,但这一事件却逐渐在社会中流传。1574年,正当朱鼐铉准备迎接代王继位时,巡按直隶御史陈文燧向朝廷上疏,揭发了他的罪行。经过调查,朱鼐铉的谋害行为被确认,朝廷决定暂停对其册封,并将其限制为太平王,进一步惩罚。
五年后,朱鼐铉的行径没有得到足够的悔改,然而他通过亲信贾应元的上奏,最终获得了恢复继位资格。1581年,朱鼐铉被正式册封为代王。然而,这也意味着他卷入了对张居正一派的政治清算,尽管他最终幸免于难。
不过,随着朱鼐铉的去世,代王的继承问题再次浮出水面。在朱鼐铉去世后,他的子嗣并未继承代王爵位,代藩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绝嗣的局面。接下来,新宁王朱鼐钧便开始接管代王的事务,但这并不顺利。
朱鼐钧在继任过程中遭遇了不少波折。虽然他得到了母亲陈王妃的支持,要求朝廷允许他管理府事,但礼部却提出了反对意见。礼部认为,朱鼐钧未曾完全消除过往的恶行,因此应当先调查其罪状。在万历十四年,围绕国本之争,朝廷政治斗争的加剧也影响了朱鼐钧的继任问题。
礼部和朝廷之间的争斗最终导致朱鼐钧的继位过程拖延了多年,直至万历二十四年,他才获得了正式封爵。朱鼎渭作为朱鼐钧的庶长子,一直是继位的第一顺位人选。然而,继位的争斗仍未结束,尤其是在朱鼎莎的插手下。直到万历四十五年(1617年),朱鼎莎去世后,朱鼎渭才终于顺利继承了代世子的称号,并在次年正式获得册封。
这场由父亲宠爱次子引发的代藩宫斗,虽然看似家庭内部的纷争,但却深深牵动了朝廷的政治风波,甚至卷入了党争。最终,经过多年的曲折,朱鼎渭终于如愿以偿,成为代世子。
此事的高潮出现在方从哲的总结中:“代藩一事十年以来,节经部院、科道、抚按,奏请不知几十百疏,祗因未奉俞旨,以致人心疑贰,议论纷纭。代王之溺爱日深,群小之邪谋益炽。兹幸我皇上大奋乾断正诸奸诳奏之罪,降鼎渭准封之旨,明纶一布中外欢腾……”
最终,代王朱鼐钧去世,朱鼎渭在天启七年(1627年)正式袭封为代王。至此,代藩一百多年的传承历程正式告一段落。
发布于:天津市